原谅来自:http://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5261942&extra=page%3D1

06年8月我们追寻着心中的梦想,在这60天里开始了一次洗涤心灵之旅·······
以下将要讲述的是旅程的第十天~~~~十七天所发生的故事
D10(拉萨-色拉寺)
几天来,日行千里的旅行让我感到有些疲惫,这一晚睡的很沉~
一觉醒来已是中午,懒洋洋的爬起来端着茶缸蹲在门口台阶上刷牙,午后的阳光透过院中的天井暖洋洋的照在人身上,很是舒服~
客栈老板养的斑点狗对我放在台阶上晾晒的鞋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叼着鞋子满院乱跑,对其多次规劝无效,见四周无人我一把拧起它一顿“毒打”,效果是明显的,在以后的几天,它只要一看见我,基本上就保持这种可怜兮兮的表情~~

找到老板小吴加钱¥10换了双人间,房间还可以,起码有电视了沿山道小路前行,走急了仍然有些气喘。一路见到的几扇小门都锁上了,好不容易瞧见有扇门没锁推门而入却发现这是喇嘛的宿舍,于是顺理成章的被几个喇嘛“请了”出来
有些纳闷了,难道后门都锁了?
看见山坡下有位老兄正准备翻寺院的围墙,忙跑了过去,和他三下五除二一起爬上了墙头。往下一瞧,天,足有五六米高,MD不想玩命,再说就算我跳了下去,LP咋办?
墙头上那位仁兄显然仍不肯放弃,蹲在那正在大口大口的运气。没啥说的,我乖乖的退了下来另寻捷径。刚往回走了不到10米,只听身后一声闷响回头一看,墙头上空空如也,想必那位仁兄已达到目的了。(后来在辨经院又遇见这位仁兄,人倒没事,只不过落地的时候他那宝贝尼康D70的显示屏却给摔裂了 )
望着近在咫尺的寺庙却不能免费进入,真让人感到沮丧~

沿着寺庙外墙顺时针的走着,希望能找到传说中的那扇门~
还是LP眼尖,在我俩几乎转完整座寺庙外围的时候她发现有个藏民正从一处很不起眼的小门内出来,这扇小门设计的实在巧妙,其位置正好在两堵围墙的夹角,从外面经过若不特别留意是很难发现的(注:所以建议各位到寺院大门时请右拐顺着围墙走10分钟就可看见这扇虚掩的小门了,若是按照以前的攻略所指示的向左拐那你得走上半个多小时才能遇见这扇很不起眼的门!还有种说法是整个寺院的众多后门并不是固定开启的,但每天肯定有一扇后门是打开的,那各位就得慢慢找了 )
推门进入,寺里很安静,只是偶尔会遇见几位行色匆匆的喇嘛。
头一次接触到西藏的寺庙与藏传佛教文化,一切都觉得非常新奇。
色拉寺内保存着上万个金刚佛像,大多为西藏本地制作。还有许多是从内地或印度带来的铜佛像。大殿和各扎仓经堂四壁保存着大量彩色壁画原作。
(只可惜在西藏大部分寺庙大殿内是不允许拍照的)

。
今天准备去色拉寺逛逛,在小区外找了家“香卤坊”川菜馆解决中午饭,菜烧得还不错。

拉萨市区虽不大,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买张市区地图的,路过一家书报亭停车让LP买了一张回来,开车起步不久随口问了问地图多少钱?LP得意的答道“要价10块给我砍到6块!”
大怒 ,买张地图竟然要6块!!!掉头回书报亭让LP找老板退掉!
抬头望见路对面有家“雅鲁藏布大酒店”装修很是气派,停好车推门而入,“乖乖”[em17]五星级涉外酒店!在大堂溜达了一圈顺手从书报架上拿了两张市区地图和若干本拉萨景点指南。
(注:在各个城市的星级酒店,地图景点指南之类的资料是放在大堂休息区免费发送的,完全没必要在外掏钱购买o(∩_∩)o…)
顺着地图指引顺利的来到色拉寺,作为拉萨三大寺庙之一,色拉寺可能没有大昭寺的地位崇高,可能不比哲蚌寺的宏大规模, 但这里的辩经活动绝对是非常有特色的,这也是吸引我们参观的原因之一。
与甘丹寺、哲蚌寺不同,寺庙不是建在山坡上,而是建在拉萨北郊的色拉乌孜山下。据传因山下长满了色拉(野玫瑰)而得名,寺的全名为色拉大乘寺.
色拉寺门票¥50,藏民免费,可惜我俩晒的不够黑无法扮成藏民大摇大摆的从正门进去 ,但也没关系,在寺院大门外找块空地停好车,按照网上攻略指示顺着大门左拐沿围墙前行,很快就绕到色拉寺背后的山上(注:拉萨市内唯一的天葬台就在色拉寺背后的山上)没遇见天葬场面,倒是看见山顶上有几只秃鹰在盘旋。

参观完大殿,心里惦记着色拉寺精彩的辨经,一路小跑奔向喇嘛辨经园,还未走近便听见噼啪击掌声此起彼伏,赶的巧时间刚刚好~总感觉色拉寺的辨经似乎有些作秀的成份掺杂其中,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围坐在院中的个别喇嘛时而左顾右盼,时而懒洋洋的喃喃自语,直到察觉有镜头对准他的时候才会做些击掌的手势。

但也有很多极其认真全情应对的喇嘛,这位喇嘛从辨经开始到结束都非常投入、非常认真,似乎完全没有理会到我们这些游人。

色拉寺的辨经,每天下午三点到五点(建议各位赶早,去晚了一是没好位置了二是喇嘛也累了 )

走出辨经院来到后面喇嘛的僧舍瞧瞧。

僧舍很是简陋,屋内炉子上炖着酥油茶,墙角床边整整齐齐堆砌着一排经书,屋里的小喇嘛见我们进来,忙起身给我们倒酥油茶。
酥油茶的味道确实让我有些不习惯,咸味,奶味,酥油味掺杂在一起感觉怪怪的,尝了几口便做罢。LP对酥油茶倒是很对胃口,几口喝完,热情的小喇嘛又给她一杯一杯地斟满。
小喇嘛不懂汉话,问他什么都只会腼腆的憨憨笑着,LP悄悄问我要不要付茶钱?我想了想掏出5块钱打着手势递给小喇嘛。见我掏出钱递给他,小喇嘛脸上充满惊讶和慌乱表情,忙摇着双手把钱推了回来。此时我也觉的有些尴尬,竟然把内地世俗势利的风气带到这讲经说法之地实在是
近百僧人聚集在院内,捉对辩论,提高学养!

久闻色拉寺辩经之大名,果不其然整个院落游客云集啊,到处都是拿着长枪短炮的色友,咔嚓不停,就连喇嘛都不能免俗~

辨经,是一种佛学知识的讨论,也可以说是喇嘛们的一种学习方式,僧人们在学习经文的过程中除了学习,更重要的是辩论经文。一个或几人立下辩题,另一人或几人则开始咨问,你问我答,唇枪舌剑。学僧通过之前一系列的诵经、学习和辩经学习活动之后,逐渐熟谙经典,然后才可以参加各级答辩会。由于僧人在辩经时行为动作相当夸张,不了解实情的人还会误以为他们在吵架。其实辩经时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有意义的,比如在每一个提问前都要先说一个“底”,再将右手向后高高扬起,和左手相拍发出清脆的响声,然后将右手向下伸向对方后拉起。那一声“底”相当于开启智慧,因为在佛教中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而他的心咒是“嗡阿热巴杂拉底”,“底”音可以启请心中的文殊菩萨,开启我们的智慧。高扬的右手说明文殊智慧就在身后。二手相击,有三层正意一为一个巴掌拍不响,世间一切都是众缘合和的产物;二为掌声代表无常,一切都稍纵即逝;三为清脆的响声击醒你心中的慈悲和智慧,驱走你的恶念。右手向下后又拉回,是希望通过自己内心的善念和智慧,把在苦难中的众生救出来。辩论场上的热烈气氛使我和LP也深受感染!

告别了小喇嘛,顺着木梯爬上楼顶平台。
从这儿极目远眺,视野格外的开阔

寺庙的金顶在高原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升辉



LP对平台上这个东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_^只可惜在内地无法使用~
在高原,安装太阳能灶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太阳能灶不仅干净、轻便、耐用,而且不受季节限制,只要天气晴朗,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藏民每天用它烧水、做饭,非常方便。

走下平台,不经意回头仰望暮然发现拉萨天空的颜色犹如染上去的一般

在前往寺庙大门的石板路边竟然发见寺内设的养老院,(这在内地的寺庙可从未见过)院内有位老喇嘛正靠坐在垫子上晒太阳,见我俩进来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招手示意我们过来坐坐。
老喇嘛的汉话说真是标准,一打听原来早在六十年代曾在北京进修过,也曾接受过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